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本部概况 > 机构设置 > 直属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直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多学科、多功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前身是:始建于1963年12月24日的原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南京)。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个主题,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在油气资源调查、海洋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调查、大洋地质科学考察、南极科学考察、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海洋高科技等领域成绩显著,发现并圈定了北部湾、珠江口、万安、曾母等一批大型含油气盆地,1976年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东太平洋海底圈定了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使我国成为继印度、苏联、法国、日本四国之后的国际海域多金属结核资源第五个“先驱投资者”;率先开展了珠江口盆地1:20万国际分幅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为我国南海大规模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环境工程基础资料。

  近十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积极开拓海洋地质工作新领域,2007年成功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了新能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重大突破;在南海北部陆坡、黄海海域开展新一轮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发现了一批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开展了南海海域1:100万国际分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为国家海洋经济建设、海洋规划、海洋主权权益的维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40多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全体海洋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实现了“踏遍中国海、挺进太平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向国家提交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报告,获得了近百项国家、省部级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奖,被誉为“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劲旅”。先后获得 “全国功勋地质勘查单位”、“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海洋科技先进集体”、“全国地质勘察行业先进集体”、原地质矿产部“文明单位”、广东省 “文明单位”,“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先进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保密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大洋协会集体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全局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0余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其中45人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先后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1人获首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青年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4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装备先进的5艘科学调查船、室内数据处理、样品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设备,现有的海洋地质调查手段能适应当今远洋、近海、油气、海洋地质、海洋工程等学科领域调查研究的要求,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10月新入列的海洋六号船,是我国目前装备最精良、设施最完善的一艘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持有《海洋地质调查甲级》证书、《实验测试甲级》证书,《海洋测绘甲级》证书,《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国船级社DOC(公司符合证明)、SMC(船舶安全管理证书)等。有能力承担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洋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国际海域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评价和发展海洋地质科学等重大任务。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德、俄等12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海洋金属联合会(IOM)、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以及南太平洋地区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SOPEC)等国际组织进行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获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此外,还积极发挥设备和技术优势,开辟海洋地质市场,先后完成了国际海底光缆的路由调查、广东第一、第二核电站基础工程勘查、香港排污工程勘查、日本新泻、对马海峡地球物理调查、苏丹港码头修复工程、珠海伶仃洋大桥工程勘察、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可行性勘察、深水油气井场工程调查等国内外地质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海洋世纪”。公益性、基础性海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承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将按照“精干高效、装备精良、专业全面、水平一流、走向国际”的发展方向,努力创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为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开发利用海洋国土资源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