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5年,我国新增国际海底区域矿区8.6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海底矿种最全、矿区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海洋业务支撑能力不断强化,“海洋重器”助力事业发展,蛟龙、海龙、潜龙等深海装备应用跻身世界前列,20艘执法船舶和18架执法飞机先后入列,新一代海洋调查船、浮标作业船、系列海洋卫星等投入使用并发挥重要作用。开拓极地大洋新疆域成效显著,南北极科考海陆空综合保障能力开始形成,“一船五站一飞机” (即“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雪鹰号”直升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的极地科考平台和装备体系有效运行。
2017年,我国在极地深海等疆域实现了诸多“首次”:首次发布《中国的南极事业》白皮书;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西北航道,首次获取航道精密勘测数据;“雪鹰号”直升机首次成功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首次在南北极考察中,实施业务化全球海洋环境热点问题调查;首次开展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南海海底地名(10个)首次获得国际组织审议通过,我国管辖海域共有300多个海底地理实体获得新命名。此外,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南沙海洋综合管理的支点和平台基本确立,永暑、渚碧、美济三大岛(礁)观监测实现业务化,并首次发布海洋环境预报。